立夏養生重在養心
四季中夏天屬火,火氣通于心,易煩躁不安,立夏養生需首“養心”,夏季與五臟的心相應,氣候炎熱,汗液外泄,易耗傷心氣。那么立夏過后,我們該如何調養呢?
9/??Q?z'?A?nY`v??N???;[?F???)???{-C?Z?|?^??4??D???[LY?'?N?U>-?屬火,火氣通于心,因此,人們在春夏之交養生要順應天氣的變化,重點關注心臟。心為陽臟,主陽氣。心臟的陽氣能推動血液循環,維持人的生命活動。心臟的陽熱之氣不僅維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,而且對全身有溫養作用,人體的水液代謝、汗液調節等,都與心陽的重要作用分不開。
所以說立夏養生重在養心!那么如何養心呢?
立夏如何養心?
1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
養生專家提醒說,立夏以后,天氣轉熱,人的心神易受到擾動,出現心神不寧。個體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與每個人的心理承受度有關。現代醫學研究發現,人的心理、情緒與軀體可通過神經—內分泌—免疫系統互相聯系、互相影響。此時不僅情緒易波動起伏,機體的免疫功能也較為低下,容易引發各種疾病。
特別是老年人,心肌缺血、心律失常、血壓升高的情況并不少見。所以,在立夏之初就要做好自我調節,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。立夏養生調理心情,關鍵要注重靜養。要做到戒怒戒躁,切忌大喜大怒,要保持精神安定、情志開懷、心情舒暢、安閑自樂、笑口常開。也可積極參加一些偏靜的文體活動,如繪畫、釣魚、練習書法、下棋、種花等。
2、飲食清淡
立夏過后,溫度逐漸攀升,人們就會覺得煩躁上火,食欲也會有所下降。立夏飲食原則是“春夏養陽”,宜采取“增酸減苦、補腎助肝、調養胃氣”之法,以易消化、富含維生素的清淡食物為主,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。
3、常添午睡
中醫認為“夏氣與心氣相通”,立夏養生要注意早睡早起,重視“靜養”。起床前可以做幾個小動作,有利于增強體質,養護心臟。立夏時天亮得早,人們起得早,而晚上相對睡得晚,易造成睡眠不足,所以要增加午休。下午1點到3點氣溫最高,人容易出汗,午飯后,消化道的血供增多,大腦血液供應相對減少,所以,中午人們總是精神不振,昏昏欲睡。
對中午不能午休的上班族來說,午間時分可以聽聽音樂或閉目養神30~50分鐘。午睡時間要因人而異,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,時間過長讓人感覺沒有精神。睡覺時不要貪涼,避免在風口處睡覺,以防著涼受風而生病。
4、慢運動
立夏以后氣溫漸升,易出汗,汗為心之液,若此時再劇烈運動,容易造成機體缺水,故應選擇散步、慢跑、打太極拳等慢節奏的有氧運動,并在運動后適當飲溫水,補充體液。活動強度以不感到疲憊為宜,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,以減少心臟負荷,防止心肌缺血發作。
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